關于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一個綜述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高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自從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電池這一發明的誕生,在我們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必須依靠它的存在而得以正常使用,輕巧而又便于攜帶的電池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電池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是無法否認的。但是,使用后的廢舊電池沒有經過很好的處置,而隨意丟棄到生活環境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和人們健康的危害是無法估計和彌補的。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鋅、鉛、鎘、汞、錳等。當其未經處置進入環境后,電池中的重金屬是環境中持久性最強的的物質,無法使它們變質或將其破壞,而且他們還能與有機物發生反應而生成毒性更強的金屬有機物,這些持久的金屬有毒污染物進入環境后,汞、鎘、鉛等金屬會在生物體中積累,將在今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給人類產生極大的危害。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鉛、汞、鎘等這些重金屬上。這些有毒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鉛:神經系統(神經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部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變。汞:精神狀態改變是汞中毒的一大癥狀。脈搏加快,肌肉顫動,口腔和消化系統病變。鎘、錳:主要危害神經系統。
電池的種類繁多,主要有鋅-二氧化錳酸性電池、鋅-二氧化錳堿性電池、鉛酸蓄電池、鎳鎘電池、氧化銀電池、氯化汞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等。每種電池都有不同的型號,其組成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各類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廢舊電池污染環境的途徑:這些電池的組成物質在使用過程中,被封存在電池殼內部,并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經過長期機械磨損和腐蝕,使得內部的重金屬和酸堿等泄露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就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過程簡述如下:池土壤微生物動物循環粉塵農作物食物人體神經沉積發病。
據專家測試,一顆鈕扣電池棄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廢舊電池如果與生活垃圾混合處理,電池腐爛后,其中的汞、鎘、鉛、鎳等重金屬溶出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滲透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的健康。人如果汞中毒,會患中樞神經疾病,死亡率高達40%。電池堪稱是人類二十世紀以來最糟糕的發明之一。
同時,廢電池作為資源存在的一種形式,其中仍含有大量的可再生資源,廢電池說廢其實也不廢,其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屬,而有色金屬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對于廢電池最有價值的處理方法是再生利用,提取其中的有用資源,變廢為寶,據環保專家介紹,在廢電池中95%的物質可以被回收利用,尤其是重金屬回收價值很高,在廢電池中每回收1000g金屬,其中就有82g汞、88g鎘,100Kg廢鉛蓄電池可回收50-60Kg鉛,100Kg含鎘廢電池可回收20Kg左右的金屬鎘,這對面臨資源日益減少的人類來說無疑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查閱了一些相關處理廢電池方法的書籍后,發現了國際上通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化深埋、存放于廢礦井,另一種是回收利用?;厥绽糜址譃椋簾崽幚?,濕處理和真空處理
1、 固化深埋、存放于廢礦井
如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于煉鋼,鎘則重新用于生產電池。 其余的各類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但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
2、回收利用
(1)熱處理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后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后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并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2)“濕處理”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3)真空熱處理法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后將剩余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余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
熱處理,濕處理和真空處理,這三種方法都能比較有效的回收利用廢電池中的寶貴資源,我國則一般用填埋焚燒等方式處理廢電池,這些方法不僅不能回收廢電池中的寶貴資源,還會造成環境污染,不值得提倡。
相對來說,國外發達國家對廢電池的回收與利用比我國重視的多,許多國家不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設有專門的廢電池回收箱,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廢電池的工廠,即使現在的人們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安置了廢電池投放專用桶。而與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國自愧不如。我國是電池生產及消費大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鋅、錳、鉛、鎘等金屬,但與世界大多數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廢電池回收率極低。一方面是群眾環境意識不高,認識不到廢舊電池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專門的處理公司,收集起來的廢舊電池只能集中堆放無法處理,給環境部門造成負擔,所以其對廢舊電池回收的積極性不高。這意味著我國在廢舊電池處理方面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不僅要在政策上提供支持,還要通過宣傳來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